脚底为什么会长鸡眼
鸡眼是由于皮肤长期受压和摩擦而引起的局限性角质增生性疾病,经过挤压后会有疼痛的症状。最常见于脚底较突出的受力部位,如小趾外侧或趾内侧缘,多见于长期穿高跟鞋的女性。发病原因主要包括长时间行走、站立、骨突隆起过度及鞋子过紧、过硬等。
脚底鸡眼往往与选择的鞋子形状、质量、大小、材质等有直接关系,有时也与患者的穿鞋方式、走路特点有关。如患者长期穿不合适的鞋子,女性长期穿高跟鞋,长期站立或行走,足部畸形以及穿鞋子时不穿袜子等均可增加足部压力和摩擦,时间较长容易导致鸡眼发生。长期劳动,维持某一个动作的摩擦、挤压,受压部位也可逐渐形成鸡眼。
脚底鸡眼可应用药物进行治疗,如外用鸡眼膏、水杨酸软膏等,按照说明书将药膏贴敷在鸡眼部位,并保护好周边皮肤组织,通常经过数次换药,局部鸡眼角质成分可逐渐被腐蚀,最终鸡眼角质栓可被去除。此外,病情较严重者也可选择物理治疗或者手术治疗。平时需注意选择合适的鞋袜,保持双脚清洁、干爽。减少局部摩擦压迫可缓解病情,也可防止鸡眼再次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