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为什么要篡位,实在是因为曹魏欺人太甚!
三国之后,天下终归一统,但完成这个终极目标的,不是曹操的曹魏,也不是刘备的蜀汉,更不是孙权的东吴,而是司马家族,对于司马家族的这一壮举,史上向来非议甚多,尤其是司马家族的标志性人物司马懿,更是藉此背上了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千古骂名。但,公允的来看,司马懿的谋朝篡位,其实是一种忍无可忍的抗争,我们不妨看看曹魏一族对司马懿的种种伤害吧。
其一,曹操以"鹰视狼顾"妖魔化司马懿,是典型的以貌取人!在司马懿的初心中,的确充盈着在乱世中建功立业的壮志,但这本身无可厚非,看看关羽张飞周瑜吕蒙,那个时代的好男儿,哪个不想建功立业?怎么到了司马懿这里,就成了居心叵测呢?这是因为曹操这个大颜控认为司马懿相貌"鹰视狼顾",意思就是说,司马懿的眼睛像老鹰一样深邃,司马懿回头看人时像极了一条狼的模样,曹操认为这是大逆不道的相貌,丑的一匹,从此把司马懿定义为"鹰视狼顾之徒,可用之,但更须防之,尤其不可赋予兵权",司马懿的人生大舞台从此就无端的戴上了厚重的镣铐,慢慢的也就游离于曹魏权力体系之外了,但此时的他,宁可甘于沉沦,也没有萌生另寻明主的想法,更不用说夺权篡位了,但多疑的曹操并未放松对司马懿的警惕,直到临终时仍然不忘嘱托曹丕,"要永远防着司马懿",仅仅因为司马懿的相貌让曹操看着不顺眼,就如此这般对待人家,岂能让人不心寒?第二,曹操的儿子曹丕继位后对司马懿的防备变本加厉。曹丕继位以来,司马懿开始展露头角,特别是在抵抗蜀汉诸葛亮方面提出的许多妙计均被曹丕采纳,司马懿一度认为自己的春天终于到来了,为了建功立业,多次请缨到边关抵御诸葛亮,但曹丕牢牢记得父亲曹操的遗训,从未允许司马懿领兵外出,只是让他做自己身边的心腹智囊,司马懿当然知道其中原委,但他默默承受了这些委屈,仍然选择对曹魏忠心不二。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曹丕为了紧紧盯住司马懿,以赏赐侍女的名义往司马懿的家中安插了诸多眼线,司马懿对此心知肚明,但他仍然选择默默接受。第三,曹丕的儿子曹睿继位后,对司马懿采取"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政策。曹睿在位期间,蜀汉诸葛亮的北伐日益频繁,曹魏政权中能与之抗衡的人物寥寥无几,曹睿不得不重用司马懿去抵御诸葛亮,司马懿也屡屡不负所托,凭借着曹魏强大的综合国力和自己隐忍谨慎的防守,迫使诸葛亮一次次无功而返。司马懿每每总结胜利经验,第一条就是"此乃陛下洪福也"。但就是这样一个为曹魏政权屡立功勋又极度谦虚低调的人物,却仍然无法摆脱一次次被罢官被革职被鸟尽弓藏的命运,曹睿曾经中了诸葛亮的离间计,不问青红皂白的免去了司马懿一切职务,直到边关告急,才重新启用司马懿,类似的悲剧在司马懿身上一次又一次的循环发生,后人只看到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却都忽略了司马懿在此期间所品尝的宦海沉浮和人间冷暖。第四,曹睿去世前,意欲将军政大权托孤于曹爽和司马懿,希望二人携手保曹魏政权稳固,但曹爽对司马懿百般排挤,以至于曹睿死后,曹魏大权悉数被曹爽掌握,司马懿再度大权旁落,但曹爽仍旧坚持将司马懿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几次想要置司马懿于死地,此时的司马懿彻底明白了,不管自己建立多少功勋,不管自己对曹魏多么忠心耿耿,不管自己在遭受不公待遇后有多么隐忍不发,一代又一代的曹魏人始终不肯放过自己这把老骨头,就连一个老人应有的安享晚年都成了奢侈,甚至于他的子孙后代们都要永远如履薄冰的活在曹魏人的淫威之下,此时的他,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除了愤然夺取最高权力,还能有什么其他选择呢,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诈病赚曹爽""高平陵政变",司马懿一举掌控了曹魏政权,后经由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司马家族再也没给曹魏人任何的翻盘机会。结语:从历史公允的角度看,司马懿对曹魏的背叛,着实是他隐忍半生后的无奈之举,是他被曹魏逼到墙角后的正当防卫,终司马懿一生,他完全对得起曹魏政权,要怪,就只能怪曹魏欺人太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