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世界杯在哪_世界杯亚洲预选赛积分 - ifexchina.com

泰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致敬英雄”行动 忠魂永伴徂徕山

“汶河水,浪滚翻,穷人的日子实在难。徂徕山,层层陡,穷人缺吃少穿无路走。春天雷,震天响,徂徕山来了共产党。受苦人,举红旗,徂徕山上来起义。你拿枪,我拿刀,徂徕山上红旗飘……”悠长的民谣依然在泰安大地上传唱,而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洪涛司令员,在26岁风华正茂的年纪为革命的胜利牺牲在了徂徕山脚下。

洪涛,原名洪裕良,1912年4月出生在江西省横峰县一个农民家庭,幼时曾给地主家放牛。15岁参加革命,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随红军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0月,到达陕北,24岁的洪涛被派往延安“抗大”高干科学习,在党的培养下,成长为一名出色的红军指挥员。

全面抗战爆发后,身经百战的红军指挥员洪涛被派到山东,在省委的领导下发动抗日武装斗争。日本侵略者占领济南城时,省委在泰安城南篦子店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直接组织发动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1937年12月31日夜,日军占领泰安城。次日清晨,伴随着火红的朝霞,一面绣有镰刀锤头和“游击”二字的红旗在徂徕山上高高飘扬。各地赶来的160余名抗日志士携带着五六十把各式枪支和长矛、大刀等武器聚集在徂徕山西麓的四禅寺,举行了庄严的起义誓师大会。省委书记黎玉在会上宣布成立“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洪涛任司令员。这位年轻的红军指挥员成为了起义部队的军事领导人,担负起了领导部队抗日救国的重任。

洪涛很重视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经常为起义部队作报告,讲红军传统,教唱歌曲《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他讲起话来风趣幽默,经常手舞足蹈,眼睛炯炯有神。大家都很佩服他的才能,爱听他讲话,都很受鼓舞。

部队的军事训练是洪涛最关心的事。他组织当过兵的同志做教员,从基础抓起,加强部队军事训练。有时,洪涛还亲自教大家投弹、刺杀本领,为大家讲述游击战法。部队缺少司号员,曾当过司号员的他不顾肺伤在身,每天手把手地培训新号兵。同志们看他劳累过度,肺伤复发,咳喘不止,都劝他休息。司令员总是说一声“没事的”,然后继续操练。医生从敌占区济南给他弄来一点药品,他也舍不得用,让给了其他同志。洪涛对部队要求十分严格,训练起来一丝不苟,每次训练后,他都亲自讲评,部队素质提高很快。

就这样,经过1个多月的短暂的教育和训练后,司令员洪涛率领部队下山,连战连捷,连续取得寺岭伏击战和四槐树伏击战的胜利,炸死炸伤敌军40余人,其中日本大佐1人,打出了四支队的军威,进一步扩大了抗日游击战的声势,极大地鼓舞了山东军民的抗战士气。

经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四支队不断壮大武装力量。2月底,起义部队分成南北两路,北路由洪涛、林浩率领,北上莱芜,向淄川、博山发展;南路由赵杰、程照轩率领,向费县、蒙阴等地发展。此时,南北两路大军发展到了4000余人,成为了我党领导下的一支抗战劲旅。

洪涛率领部队北上淄川后,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屡屡挑衅,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洪涛司令员在数次谈判无果的情况下,率领部队进行反顽战斗。这时,他肺部旧伤发作,止不住地咳嗽、大口喘气,嘴唇发青,脸色苍白,极度虚弱,不得不躺在担架上,坚持通宵指挥战斗。在兄弟部队配合下,反顽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但洪涛的几处枪伤和肺伤却急剧恶化,这位刚满26周岁的司令员永远地离开了他心爱的四支队。噩耗传开,指战员们失声痛哭,省委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和追悼大会。

1955年,泰安专署和泰安县政府将洪涛烈士遗骨迁葬到泰安革命烈士陵园。这里北靠五岳独尊的泰山,南可眺望雄伟的徂徕山峰,山脚下乃是人民聚居的泰安城。英雄的功绩与泰山并重,烈士的英名与徂徕山共存,洪涛同志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