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世界杯在哪_世界杯亚洲预选赛积分 - ifexchina.com

秦俑百问微讲堂 | 秦陵博物院专业讲解团队倾情奉献 42

▲秦俑一号坑战车遗迹

秦兵马俑是秦国强大军队的缩影。从兵马俑坑展现的阵型看,步兵在军队中的作用显著提升,但战车仍然是军队的重要力量。据推算,三座兵马俑坑内总共有战车140余乘,其中一号坑约有战车50余乘,二号坑有战车89乘,三号坑1乘。

秦俑坑出土的战车都是木结构的立乘车,单辕、双轮、四马驾挽,车的主要结构分为乘载的车舆(即车箱)、转动前行的轮轴及用作牵挽的辕和衡三大部分。出土时,战车或在很早的时候被焚毁,或已腐朽,但根据木头的朽迹,可以复原出战车的原貌。车舆为横长方形,宽140厘米,进深110或120厘米,前面和两侧有围栏,后部留出车门,乘车人从后面上下车。与殷周时代的车子相比,秦代的车辕加长,轮辐增多,车舆增大,车轴变短。

秦俑坑战车的 不同点在于, 车上乘员及其担负的职责存在差别。考古专家根据这些不同点把它们分为一般战士乘的战车、军吏乘的指挥车、四人乘的驷乘车及二人乘的佐车四类。

第一类, 战士乘的战车。每乘车有三名乘员,他们在车后一字排开,御手(也就是驾御车的人)在中间,双手前伸,呈驾车姿势;车左、车右一手执兵器,一手做扶车状,分别站在御手两侧。从西周到秦代,战车上的成员都是三人,这是战车的标配。这三人中御手为下级军吏俑,车左车右为一般战士。三人都穿甲衣,但御手的甲衣甲片比车左车右的甲片小,防护更完备。在战场上,御手负责驾车,车左车右负责与敌人格斗。

第二类, 军吏乘的指挥车。指挥车装饰好一些,车箱周围有精细的彩绘花纹。这类车上的乘员也是三人,军吏、御手和车右。军吏有高低之别,或为高级军吏俑,或为中级军吏俑。御手和车右都头戴长冠,身穿铠甲。车上人员的位置并不固定,军吏和御手的站位可能互换,车右始终在右侧。车上乘员的职责分别为,职务较高的军吏掌握金、鼓,以击鼓鸣金的声音指挥随车的步兵或攻或退;御手的职责是驾驭车马,保证车马进退有节,安全奔驰;车右的职责主要是与敌格斗,保护指挥军吏的安全。

第三类, 驷乘车。驷乘车就是四人乘坐一辆车,这种情况十分罕见。秦俑二号坑和三号坑各出土一辆。二号坑的驷乘车已焚毁,形制不明,车后跟御手、军吏、车左、车右。三号坑的车有彩绘装饰,级别较高,车后有御手、军吏和两名甲士,三人戴冠,一人因无头而冠饰不明。历史上驷乘车都是在非常情况下为加强战斗力的一种安排。这两辆车均居于重要地位,似乎有特殊的作用。

第四类: 佐车。二号坑骑兵阵前出土六乘佐车,车上有两名乘员,御手居左,车右居右。御手的装束与指挥车上的御手相同,车右披甲,戴长冠,地位高于一般战车上的车右。通常军阵中的佐车是主车的后备车,以防不测事件发生时供主人乘坐。骑兵阵的士兵是骑马作战,佐车或作备用,也可作为机动车使用。

秦兵马俑坑中布局的140多乘战车说明,战车在战国末期仍然是战场上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它们在秦国兼并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秦俑百问

No.84

二号坑战车编列有何特点

▲秦俑二号坑战车编列示意图

古代的军事家非常重视车阵的编列,《尉缭子》一书记载,车战时战车要编成一定的队形,车与车之间需互相掩护,密切协同。队形不整、车不结联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秦兵马俑二号坑有战车89辆,他们是怎样编列的呢?

二号坑的战车主要集中在南侧的车阵和与其相邻的车步骑混合编阵。车阵有战车8列,每列8辆,共计64辆,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方阵。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个小型车阵中没有步兵,纯粹由突击性很强的战车构成。这种车阵在 与敌军交锋时,阵型的正面和纵深相等,不易被敌方从两侧夹击切断。同时,由于纵向攻击力量较强,便于冲击和切断敌方的队列。车步骑混合编阵有战车19辆,分三列组成一个长方形的竖阵。中间一列有7辆车,左右两列各有6辆车。这个阵的特点是车兵和步兵结合,战车在前,步兵在后。这种阵在与敌军交锋时,迎击面较窄,但纵深力量雄厚,利于冲击和突破敌军,但其缺点是易于被敌方拦腰截断。所以这个长方形阵的左侧配置有骑兵阵,右侧配置有方形车阵,车后跟随步兵,相互之间配合掩应,才能发挥长方形纵阵的威力。另外,还有6辆战车位于骑兵阵中,车骑配合作战。

分析二号坑的战车布阵会发现,车阵有战车64辆,分作8列,每列8辆,是 以2为基数。车步骑混合编阵有战车19辆,其中一辆为指挥车,剩下的18辆也是以2为基数。两两成双,双车编组。蓝永蔚先生在《春秋时期的步兵》一书中指出:两两成双这样的编组,是为了便于左右两个方向同时接近敌军的战车,以形成对敌军的夹击,而在防御中,两车又能相互掩护一个侧面,不至左右受敌。 因此两辆车作战时要形影相随,一旦分离,是容易被打败的。

古代战车的编队单位被称作“偏”,《司马法》记载,九辆车为小偏、十五辆车为大偏、二十五辆车为尤大偏。偏有左右,合两偏则为十八乘、三十乘、五十乘三种编组。《六韬・均兵》记载:“五车为列”“十车为聚”“二十车为屯”。《孙膑兵法・官一》记载,军队编组按地方行政组织编制士卒,任命官长,所以 军队的编制多沿用户籍相伍的法则。如“五车一长,十车一吏,五十车一率,百车一将。” 编组都以五为基数。商鞅变法也推行户籍编五,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以五为单位。但秦俑坑出土的兵马俑却多以四为基数,步兵4人一列,骑兵4马一组,12匹马一列,战车8辆一列。《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具,夜出逢盗兰池”,也是以四为基数。为什么秦俑坑兵马俑的编组不采用编伍法,而以四为基数,目前尚难判定,有待进一步探讨。

秦俑坑战车的编组,犹如一幅生动形象的车阵图谱,有许多不同于前代的新特征,是研究秦代车阵与车战的一批珍贵的实物资料。

END

编辑:王金子 蒋筱

(部分配图来源于网络)

————(版权所有 转载注明)————

秦陵博物院社教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