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世界杯在哪_世界杯亚洲预选赛积分 - ifexchina.com

新闻联播

启播前

编辑

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在每周日晚18:50-19:00播出《新闻简报》,内容涉及国内重大的时政新闻、社会动态、先进人物报道等,这被视为日后《新闻联播》的雏形[4]:90。

1976年3月29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电视新闻工作者会议提出“集中全国电视台的力量,创办全国新闻电视联播节目”。1976年7月1日,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试播《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向微波干线沿线10多个省级电视台传送讯号[4]:93。

首期节目的内容

《战斗在车间的党支部》(时长5分钟,由上海电视台选送)

《小靳庄在斗争中前进》(时长5分钟,由天津电视台选送)

《敢斗修正主义的先锋战士》(时长4分30秒,由武汉电视台选送)

《朝气蓬勃的党支部》(时长5分10秒,由北京电视台选送)

《陈锡联副总理会见尼日利亚青年代表团》(时长1分40秒,由北京电视台选送)

《谷牧副总理会见埃塞俄比亚政府贸易代表团》(时长1分5秒,由北京电视台选送)

试播时期,该节目只有新闻影片,没有配音。加上当时大部分的地方新闻影片都是以飞机或火车运送到北京市,加上后续的处理过程,导致时效性不彰。

1977年10月末到12月初,为了加强供稿能力,当时北京电视台新闻部分别在安徽、山西和四川三地召开华东和中南、华北和东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电视台参加的座谈会,新闻部职员夏之平、朱继峰、穆昭山等都是搭乘飞机穿梭三地,故名“飞行会议”;会议提出了电视新闻改革工程的“十六字方针”:“实事求是,一事一议,短小精悍,新鲜活泼。”[5]

1977年底,北京电视台新闻部开会制作全国电视新闻联播节目的新版片头动画;北京电视台新闻部美工组负责人张德生觉得《全国电视新闻节目联播》名字太长,与画面也很不协调,建议把名字改成《新闻联播》[6],该建议后来被采纳。

正式启播

编辑

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开播。起初并没有出镜主播,由于缺乏录像设备,新闻全部用胶片带拍下来送回播音室,在胶片带播放的同时,播音员同步配音,实现在电视荧屏上的直播[5]。每条新闻时长一般控制在三分钟以内,取消了新闻中的配乐,采用现场音响以增强真实感和现场感。并且启用了第一版片头,但此版片头是黑白的,没有片头音乐。

1978年5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同年12月31日起,中央电视台开始使用两台电子新闻采集(ENG)设备录制新闻影片,《新闻联播》录制的重要新闻最快在两三小时后就可以播出,解决了以往使用电影胶片时常见的影音不同步、胶片黏贴处断裂等问题。[7]

1979年9月1日起,《新闻联播》加设《国际新闻》板块,安排在《新闻联播》之后播出,播映合众国际社电视新闻(英语: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Television News)提供的新闻影片、从香港收录的新闻影片与新华社提供的五分钟国际简讯。

1979年9月12日,《新闻联播》播出第一条批评性报道《王府井百货大楼前的停车场见闻》,反映部分领导家属公车私用现象[8],引起强烈轰动,几天之内收到观众来信近三千封,应观众要求,这条新闻破天荒地在9月16日的《为您服务》中重播。

1979年底,《新闻联播》主播首次面对观众,赵忠祥成为节目开播以来第一位出镜播音员。

1980年5月1日,《国际新闻》并入《新闻联播》,每日播出时长增至30分钟。7月7日起,《联播天气预报》开播。11月开始,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报道在《新闻联播》陆续播出,创造了目前有据可查的《新闻联播》初期发展史上首轮收视高峰。

1981年4月,全国电视新闻工作者会议在青岛召开。会议提出“把《新闻联播》办成一个比较完整系统地对国内、国际重要事件及时进行形象化报道的节目,使其成为电视观众获得新闻的重要途径之一”,作出两项重大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都是中央电视台的集体记者,有责任、有义务向中央电视台供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必须转播《新闻联播》节目。[9]

1981年7月1日,《新闻联播》进行了首次改版,将以前明确分开的国内新闻、国际口播稿和国际新闻录像按照内容及其重要程度进行统一编排,取消背景音乐,口播新闻尽量配上影像资料,同时对节目标志、背景样式作了改进[9]。

1982年1月1日,《新闻联播》更换片头,此版片头是第一版彩色片头,并启用第一版片头音乐[10][11]。

1982年9月1日,中共中央明确规定,重大时政新闻的发布时间由每晚20:00播出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1995年11月更名《全国新闻联播》)提早到19:00的《新闻联播》,由此奠定《新闻联播》作为官方新闻发布管道的重要地位。[7]

1984年,央视在香港成立第一个驻外记者站,《新闻联播》加录台湾华视新闻的新闻影片,也和亚太广播联盟的成员国家与地区交换新闻影片;同年,女主播卢静首次在《新闻联播》中实践了“微笑播报”,虽然引起争议,但是观众反应良好。此后,《新闻联播》的女主播们几乎都沿用了“微笑播报”(部分重大事件除外)。

1986年1月28日,美国发生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同月29日,央视台长杨伟光亲自拍板在《新闻联播》头条播发这一消息,打破了《新闻联播》多年不变的“先国内,后国际”的惯例[12]。

1986年7月1日起,《新闻联播》开始收录香港无线新闻的新闻影片,同年起《新闻联播》开始双人播出,节目结束前开始显示制作人员名单(此时节目结束时无片尾曲)。

1987年2月1日起,随着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CCTV-2)的开播,《新闻联播》开始在CCTV-2安排重播时段。1990年代后期取消重播。

1988年2月16日(农历丁卯十二月廿九除夕)起,《新闻联播》移入新建成的彩电中心制播至今,同年3月15日起,《新闻联播》改版并更换片头,片头曲开始使用由孟卫东所作的一首16秒的乐曲[13][14],使用至今[11][10]。

1989年6月4日,《新闻联播》对外播出中国人民解放军戒严部队在北京市天安门广场清场镇压的消息。同日后,主播杜宪、薛飞不再主持《新闻联播》。

1990年10月1日起,《新闻联播》开始收录和播出美国CNN国际新闻频道和美国联合通讯社的新闻影片。

1992年10月1日-1998年5月31日期间,《新闻联播》曾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CCTV-4)同步播出[11]。

直播化

编辑

1995年7月1日[15][16],《新闻联播》更换片头,背景上部为蓝紫色,下部为黑色阴影,动画效果为三基色光柱飞过地球[10]。1996年1月1日,随着中国中央电视台升格为国家副部级事业单位,《新闻联播》播出形式由录播改为直播(不过一些大段口播新闻仍然为录播)。同时,《新闻联播》更换新演播室。演播室的背景为长城、地球、CCTV字样方阵,演播室上方为“中央电视台新闻”字样,内容提要过后开始在屏幕右下角显示角标,《新闻联播》开始启用第一版片尾曲。1998年6月1日,《新闻联播》曾更换过一次片尾曲[17]。

1998年6月1日起,为照顾欧美地区观众,CCTV-4取消了《新闻联播》与CCTV-1的并机直播,改为在凌晨时段重播。同日,《新闻联播》片段式内容提要环节的背景音乐更换为《Together Again》,这是一首由Alastair Gavin创作的电视节目用罐头音乐。1998年8月5日-2000年10月19日期间,《新闻联播》移入全新改造的250演播室制播,演播室背景为蓝色的世界地图[11];它是央视第一个开放式理念的演播室,但由于场地和技术的问题达不到要求,只能象征性地布置一排机器。1998年8月5日起,《新闻联播》片尾曲也更换为《Together Again》,同时期的《整点新闻》、《早间新闻》和《晚间新闻》亦采用《Together Again》作为片尾曲,现今仅《新闻联播》仍继续使用。[1]

2000年10月20日-2001年3月31日期间,《新闻联播》移入150演播室制播,同时开场角标的时间部分从“xxxx x x”调整到“xxxx.x.x”。

2001年4月1日-2020年7月17日期间,《新闻联播》移入229演播室制播。[18]

2002年5月3日起,《新闻联播》片头再次更新,背景为蓝绿双色极光,动画效果与上一版本保持基本一致,此版片头为《新闻联播》有史以来使用时间最长的片头,同时《新闻联播》开场角标的时间部分从“xxxx x x”调整为“xxxx年x月x日”;2002年11月7日起调整为“xxxx.x.x”并沿用至今[11][10]。

2002年5月12日-2004年12月27日期间,随着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现社会与法频道)的开播,《新闻联播》开始在西部频道每天凌晨时段重播。

2003年5月1日起,随着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试播,《新闻联播》开始在新闻频道和综合频道同步播出。并且在新闻频道安排在晚23:10重播,2004年4月26日起提前到22:00;同年7月5日起,央视综艺频道取消重播《新闻联播》,此前央视综艺频道会在每晚22:40-23:10重播(有时也会延后播出)。

2004年9月1日起,央视综合频道取消在《新闻联播》开始前播放国歌。

2005年3月1日起,央视新闻频道《新闻联播》的重播时间由22:00提前到21:00。

2007年6月10日,《新闻联播》推出“百姓纪事”专题,首度将目光聚焦于普通人,通过以小见大的形式反映“党和国家的建设成就”。

2008年2月3日,央视成立《新闻联播》编辑部,开始着手改进《新闻联播》,主要改进用语、资讯量等方面。[19]

资讯化及高清化制播

编辑

2009年9月28日起,《新闻联播》开始在新改造的229演播室制播,并开始采用16:9高清制式播出[11],但新闻片仍是以4:3的形式播出;229演播室后在2016年1月11日和1月19日做出两次小调整。

2010年10月1日,《新闻联播》打破常规,在国庆节当天采用“画中画”模式在节目开始直播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嫦娥二号于当天18时59分57秒,即新闻联播开始前3秒钟发射升空)[20];并在节目播出到19时25分05秒时再次直播“星箭分离”的实况,两段直播全长6分07秒;此举被视为《新闻联播》开播32年以来现场新闻直播的创新和突破。[21]为此,《南方周末》的专栏作者评论说:“尽管政治并没有完全让步于新闻,但它起码做出了一种姿态,稍稍低下了它高昂的头颅。”[22]

2011年9月25日起,《新闻联播》启用新包装,同日起,欧阳夏丹和郎永淳加入该节目主持人阵列。[23]

2012年12月15日,《新闻联播》头条播报美国校园枪击案[24],成为继1986年1月28日《新闻联播》头条播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灾难后的又一次打破“先国内,后国外”的惯例;12月21日,《新闻联播》首度推出“央视述评”环节,反响热烈。

2013年1月23日,央视评论员杨禹出现在《新闻联播》主播郎永淳的连线中,是《新闻联播》开播35年来首次引入评论员[25]。同年1月26日,《新闻联播》首次连线外景记者[26];2月9日(农历壬辰十二月二十九除夕),《新闻联播》切入多路信号直播各地迎接农历新年的场景,并以《春节序曲》作为结束曲,被称为“史上最颠覆除夕新闻联播”[27]。这种结尾形式后得以保存并在每年春节、劳动节、端午节、国庆节假期期间使用(结束曲为《我爱你中国》,2020年9月30日起使用徐鲤编曲的弦乐版)。

2014年1月1日,《新闻联播》以“人们说‘2013’就是‘爱你一生’,‘2014”是‘爱你一世’;《新闻联播》和你一起,传承一生一世的爱和正能量”为结尾,引起了中国大陆网友的好评,被称为“史上最卖萌的新闻联播”[28]。这种非常规结尾也被央视称作“彩蛋”[29]。

2016年10月21日,正在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组成的组合体生活的两名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通过天宫二号显示屏实时收看了《新闻联播》。这是《新闻联播》首次在太空播出[30]。

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开通“央视新闻”微博、微信及客户端之后,《新闻联播》和央视其他各档新闻节目的结尾语中,通常会加一段提示,提醒观众可通过微博、微信及客户端获取更多资讯。另外,在《新闻联播》首播之前,央视新闻的微博、微信也曾向上述账号订阅者推送节目预告(或称剧透),以方便观众第一时间通过微博、微信平台了解当日节目内容,现已取消。

2017年2月19日,“央视新闻移动网”上线,包括《新闻联播》在内,央视新闻频道各节新闻的结尾改为提醒观众可通过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了解更多新闻资讯。随着2019年11月20日推出“央视频”客户端后,《新闻联播》和央视新闻频道各节新闻节目的结尾提示调整为“更多新闻资讯,请下载央视新闻客户端,更多移动视频,请下载央视频”。

2017年10月2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当天晚上,《新闻联播》依惯例播报了当天新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委员、中央书记处成员、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和常务委员会委员的简历,并回顾中共十九大的内容,使得节目长达140分钟[31],被誉为史上最长的《新闻联播》[32];此前的纪录是2012年11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当晚的《新闻联播》,依惯例播报了当天新当选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委员、中央书记处成员、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和常务委员会委员的简历,并回顾中共十八大的内容,当晚的《新闻联播》长达124分钟[33][34]。

2018年1月1日,中国中央电视台宣布,为了进一步扩大《新闻联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更广泛地服务于海内外电视观众,即日起《新闻联播》在CCTV-4新增22:30重播时段(实则上只有亚洲版重播),而原三版凌晨各版本安排的《新闻联播》重播时间依然保持不变。

2018年3月29日起,随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建制的成立,《新闻联播》部分新闻片段的配音开始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主持人负责[35]。

2018年9月14日,《新闻联播》在报道当天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的新闻时,首次安排手语播报员出现在屏幕下方,以方便广大聋哑人及听障人士收看。北京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央视新闻频道《共同关注》栏目手语主播周晔用手语播报了这条消息。同年10月1日起,《新闻联播》开场报时前最后一条广告改为公益广告。

2019年6月底开始,《新闻联播》由原央视新闻中心改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节目中心管理。同年7月31日,央视国防军事频道(新CCTV-7)测试信号上星试播,当晚开始参与并机直播《新闻联播》,8月1日正式开播后延续并机直播的安排。

2019年8月6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开始参与并机直播《新闻联播》。

2019年8月16日,《新闻联播》开通微信公众号。除不定时推送新闻外,还推出了“联播划重点”和“主播说联播”版块,前者介绍当日《新闻联播》的重点内容;后者则由当天的一位主播点评《新闻联播》报道的新闻。

2019年8月24日,《新闻联播》在中国两大短视频平台抖音和快手开通了官方账号。

2020年7月18日起,《新闻联播》再次改版,首次启用全新的16:9比例高清片头,此版片头将上一版片头稍作修改,并实现所有新闻片段的16:9高清制播(若新闻片段中需要播放过往摄制的4:3画面,则采用画面置中、左右两边模糊的方式显示)。同时演播室迁入总台总部大楼N01演播室[36][37]。至此,《新闻联播》正式完成高清化[38]。

2023年12月31日,因中共中央总书记兼国家主席习近平按惯例发表新年贺词,《新闻联播》首次在CCTV-4K频道以4K超高清格式播出。